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党群工作

时间砥砺信仰 岁月见证初心——机械公司“20后”党员的闪光故事

发布日期:2022-10-26 信息来源:机械公司 作者:胡川洋 字号:[ ]

沿着兰坪路边上的一条老巷子走进东风小区,95岁离休老党员曹善文同志就住在这里,满头银发的他正精神抖擞在观看时政新闻。

1927年出生于山东日照的曹善文,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追随共产党走南闯北,参加了全中国的解放战争。1956年在党组织安排下,他到当时上海电业局(现上海电建机械公司)担任某部支部书记,继续为党的事业奋斗。

聊起当年的战役,曹老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将他的故事娓娓道来。

“有一种信仰叫,跟着共产党走,没错!”

1945年,曹老亲眼看到本村的一个邻居在过河堤时被日本哨兵无缘无故地枪杀了,年仅18岁的他十分愤怒。“那时候日本人打死人、打伤人根本找不到地方说理去。”如今回忆起这段历史,老人依然很气愤。后来,村里陆陆续续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参加革命,一听说参加八路军就可以打日本人,想也没想就与同村的几个老乡在姨妈儿子的带领下入伍,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我参加游击队后,八路军教育我们说要时刻依靠群众,要为人民服务。”曹老说道。“我们一开始都没有正式的军装,是等到1945年8月15日那天,日本投降后的那个秋天才穿上,当时胜利了,大家每天都敲锣打鼓地庆祝,生活也慢慢好起来,从那时起,我就相信跟着共产党走,没错!”

说起在部队的经历,曹善文老人十分感慨。“当时,我是在后勤部工作,看到在前线的士兵没有吃的、喝的,真的很着急。我就想要千方百计保障好前方部队作战。”

“1946年开始,国民党军队进攻相当厉害。为了想办法突破国民党军的围堵,打断蒋介石军队的封锁,我当时所在的部队就决定向上海方向挺进。我们的装备与国民党相差很大,等成功抵达上海外围地区,队伍已经只剩下不到一个团的兵力。面对他们的封锁,我们采取了不正面进攻,多与他们周旋的运动战。我当时就一个信念:不能怕死,相信党,相信部队,要勇敢地往前走。”

聊起自己的入党经历,曹老笑了笑。“当时以为加入了八路军,我就是加入共产党了!”1946年,未满20岁的曹善文积极申请,经过指导员同意,加入中国共产党。“加入中国共产党就一个信念——为人民服务。”

1949年后,经调整,曹老加入陈毅统帅下的第三野战军,随部队参加了上海解放战役。 在交谈中,曹老还拿出几枚勋章,十分郑重地别在自己胸前,它们是浴血荣光的红色印记,战争到和平、从抵御外敌到内部建设的历史见证。

“有一种苦难叫,光荣!”

上海解放后,在那年代,食品尤其匮乏,吃饭要粮票,吃肉要肉票,所有物资都是计划供给,而物资短缺是最大的问题。对于上海这座大城市而言,解决老百姓的吃饭、吃菜问题,成为当时市委市政府的当务之急。50年代末60年代初,曹老响应号召,同大部队渡过长江,奔赴崇明岛、长兴岛,参加围垦,从大海里捞出土地,让荒滩变良田,建设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由于当年开荒围垦的机械化程度很低,用的就是人海战术,拼的就是超强的体力和毅力,曹老全靠一根扁担,两个肩膀,一副泥筐,一担又一担,即便在冰天雪地的冬天也是如此。在淤泥地里穿着鞋没法走,大家就打赤脚。开荒过程中修筑堤坝很关键,当时风高浪激,投下的草袋土块被风浪卷走时,曹老和战友们奋不顾身地跳到水中,筑起人墙,用身体去阻挡浪潮。

曹老说:“崇明岛、长兴岛开荒,是一首和平年代的光荣史诗,这大片的土地是英雄们从大海里捞出来的。”

 “有一种事业叫,’民族之光’。”

“刚解放时,上海百废待兴……”曹老回忆到,“上海也是中国电力工业的发祥地,在百年电业发展进程中,电力产业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传承红色基因,书写“民族之光“新篇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党和国家最信赖的依靠力量。”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的电力建设艰难起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掌握了关键技术,在建设规模、经济效益、规划设计、装备制造等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如今,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得知自己曾奋战大半生的电建事业,正在推进国家的一系列重大电力工程建设,落实国家“3060”战略,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时,作为一名“20”后党员的曹老,拉着年轻建设者的手,一边点赞建设成果,一边追忆起上海电力建设的峥嵘岁月,连连嘱咐:“电建事业是一份光荣的使命,希望你们继续努力,不要忘记初心,为国家的电建事业多做贡献!”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