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社会责任

凡人微光,萤火汇成星河

发布日期:2022-06-02 信息来源:机械公司 作者:胡川洋 字号:[ ]

早日遏制疫情,让上海这座城市变得更好――这是疫情下人们的最大共识,“守望相助”正在成为更多人的日常。如果说,每日持续高位激增的新冠感染者让上海进入“至暗时刻”,那么,志愿者就是“城市之光”。3月中旬以来,机械公司的员工陆续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从维持核酸采样现场秩序、运送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到照顾独居老人,数十名志愿者活跃在每个社区、各条战线,任劳任怨,昼夜不息,在大上海保卫战前线,处处闪烁着守“沪”有我、命运与共的凡人微光。而他,只是机械公司志愿者耀眼光芒中的一缕微光。

 “这一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这是“五四”青年节,他在朋友圈发的一条动态。

“有这样一个东北的小伙子,每天在核酸检测点能看到他,陪同医护人员入户核酸能看到他,挨家上门送物资、送菜还能看到他,他看到我们行动不便、家属不在家中,便主动帮我们把居委送的物资、团购的蔬菜及米面粮油送到家,还分门别类的把物资放妥,令大家很感动。我问他名字,他也从来不说,请你们帮我们问问,一定要感谢疫情当下的东北活雷锋。”家住25号楼的几位独居老人共同向居委会发起了“寻人启事”,并嘱托一定要找到这位东北小伙子。

经过居委会工作人员的一番寻找,终于找到这位1994年出生的东北小伙。了解后得知,这位小伙平日因工作早出晚归,小区管控后才真正融入小区生活。工作人员立马“逮住”他:“为什么愿意留在社区做一位志愿者?”

“3月中旬小区封禁之初,我就想着自己要为小区、街道做点事情,疫情当前,虽然自己个人贡献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我希望自己能为抗击疫情奉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前几次和社区和医务人员上门调研时,发现小区里面独居的老人很多,不少老人的身体,腿脚不是很好,我就想帮他们干点啥,平日里配合医务人员上门为他们做核酸,为他们送居委的物资等等都是我能够为他们做的微薄小事,请大家不要过度宣传,这些都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

他看了看时间,立马掏出他的笔记本,上面密密记着今日事项:日常工作事项清单 8点 帮居民收发团购物资  √;9点:开展每日上午消杀工作  √;10点:联系运送居委援助物资  √;11点:帮助独居老人送货上门  √;14点:开展每日下午消杀工作  √;16点:帮助居民联系医院配药;18点:开展核酸检测结果复核;20点:同小区志愿者搬卸物资;23点:整理统计各项物资明细。在看过笔记本后,他匆匆和居委人员道别,去帮助居民联系医院配送急需药物。

4月2日凌晨,小区志愿者群内一条消息反复跳动:3号楼601李老先生身体状况出现异常,步履不稳、恶心呕吐、意识模糊,老先生的老伴拨打了数次“120”急救电话依旧无法打通,情况紧急,速速行动。看到这条消息,他立即向居委请示,同时立刻让志愿者同事继续联系“120”急救车辆,他赶到老人家中后发现情况十分紧急,救护车一时赶不到,此时,他立即和居委会同志及另外两位志愿者一同将老人送往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

经诊断,李老先生颅内有血块,要继续转院手术治疗。由于封控期间老人家属一时来不了,无法办理转院手续,只能暂且回家吃药静休等待家属的到来。期间,他一边安排邻居、志愿者连夜陪护,一边和社区同志积极联系老人亲属所在的外区居委会。

次日,经过居委会的努力,老人家属赶到小区,再次由志愿者帮忙将老人及时送进华山医院。情况十分危急,当天下午老人就被推进了手术室,抢救一直进行到晚上10时才顺利完成。

生死时速,无缝衔接,每一个环节都惊心动魄。此刻,在病房等候的家属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向他和各位居委干部及每一位志愿者,道一声感谢和辛苦。

近48小时,他和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为了李老先生忙前忙后,几乎没有休息,当他回到寝室时发现手机不知何时遗失了,同屋的志愿者室友问他会不会因为送老人去医院遗失手机而后悔,他却一口打断了室友:“疫情无情人有情。疫情面前,阻断的是病毒,阻不断的是关爱。能够换回老人的健康平安,丢失一个手机又算什么。”

他现在成了小区里的小小“名人”,平日穿“大白”不好认,但老人们都说:“只要开口说话是东北腔,我们就知道是他!”

“我坚信上海疫情的凛冬已过,皓月长明,疫情终时,这人间仍是星河滚烫,纵然山河有恙,不敌世间盛情!” 这是他在核酸检测实验室工作期间,写在工作日志上的一句话。

4月下旬,他在区疫情疾控中心的公众号上看到了面向社会招募PCR实验室辅助常态化核酸检测志愿者的通知公告,他毅然积极投身到抗击疫情的一线战场,共同守“沪”我们的家园。

虽然成功通过了报名、资格审核等一系列流程,但是距离成为一名正式的核酸检测实验员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顺利通过上海市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技术人员上岗培训的理论和实操考试才能正式上岗,在大学期间两年多实验室工作经验使得他对于实验原理和器材较为熟悉。为尽快成为核酸检测志愿者,早日奔赴抗疫前线,他经过数个昼夜忘我般地努力学习及训练,于5月6日“白衣执甲,奔赴一线”,成为一名抗疫“幕后英雄”。

他和来自上海各地的志愿者、全国各地的援护医务人员一样,距离危险最近,他们只有加班加点超负荷运转,只有全力以赴快速精确完成核酸检测任务,才能为上海人民群众,为疫情防控提供“最强保障”。

在常人看来,前往核酸采样点采样、等待检测结果,便完成了整个核酸检测,但是大家看不到的是,采样标本转运至PCR实验室后,检测人员身着防护服,手持移液枪,从试剂瓶抽取试剂,混合到孔板,送机检测,结果分析等一系列幕后环节,这些规范动作需要检测人员每天重复十几个小时。

他所在的实验室共有8位工作人员,自疫情爆发至高峰时期,经常会24小时连轴不停歇工作,单日最大检查量超1万余人份。

核酸检测不仅对于体力是一项重大考验,对于人的意志更是一种极大的磨 练,实验室内每一台24小时运转的仪器都离不开检察员的精准操作,而陪伴他们的只有苍白的灯光,蜂鸣的设备声音以及寂静的冷夜,自5月6日开始,他和同组的检测工作人员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不曾退缩。

他说:“在这里,组织分配我的工作任务是标本处理,我要拧开核酸采集管的盖、将加样枪插好吸头、从核酸采集管内吸样、加样到深孔板、弃去枪头、再拧紧核酸采集管冒,一个样本就这样完成加样了。这样的操作我要在十几个小时内,重复1500余次,也就是要用手拧开再拧上核酸采集管近3000次。虽然最初的几天我双手的拇指都被磨出了水泡,但是望向窗外的万家灯火,为了上海早日恢复烟火气息,我要一直坚持下去,我们明天任务继续!”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但总有人用平凡的付出成就伟大。以疫情为令,白衣“逆行者”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手挽手、肩并肩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让我们看到了病毒阴霾背后希望的曙光。但是,“逆行”并不是一场孤独的跋涉,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有人白衣为甲、逆行而上;有人相互帮助、传递温暖;有人乐观积极、努力生活……每个人都可以是一束微光,能够点燃希望,成千上万的电建人闪烁着人性光辉、奋战在抗疫战场上的忙碌身影,汇聚成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电建力量。






【打印】 【关闭】
浏览次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