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1000千伏变电站GIS室首根钢柱吊装圆满完成 |
|||||
|
|||||
|
11月2日,在海拔3620米的川西高原,建筑公司参建的世界海拔最高的阿坝1000千伏变电站新建工程迎来关键突破——GIS室首根钢结构圆满完成吊装任务,这不仅为后续安装工作打开了作业面,更是在极端自然条件下,建设者们以坚韧意志书写下的又一攻坚纪录。 风雪突袭,攻坚克难保节点 在吊装的关键时刻,项目现场遭遇了极端恶劣天气的严峻考验:连续数日的强降雪导致现场供电中断,积雪厚度最深超过10厘米,极低气温与湿滑地面给设备运输、人员安全和吊装精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突发情况,项目团队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调配备用发电机,在最短时间内为指挥中心、关键照明及吊装设备提供了稳定电力,确保了关键工序的连续推进。在恢复供电的同时,团队同步展开多线作战:组织专业力量对运输通道进行持续除冰除雪,安排专人定时巡查,确保道路始终保持畅通;为所有作业人员配齐防寒装备,在现场设置温暖休息区与医疗点,医疗人员全程值守,构建全方位的人员安全保障体系。通过这一系列周密部署和高效执行,为后续精准吊装作业筑牢坚实基础。 精准吊装,全力护航保建设 为确保GIS室首根钢柱吊装任务安全有序推进,吊装前,项目团队在吊装前进行多次方案推演,系统梳理现场作业风险点,明确各岗位职责分工,优化吊装流程,做好施工安全技术交底等准备工作。吊装过程中,现场严格划定作业警戒区域,安全人员全程监护,实时监控吊装动态,确保全过程安全可控。在全体人员的协同配合下,一段重达9.5吨的钢柱在操作人员的精准控制下,平稳上升,顺利抵达预定位置,圆满完成首吊任务。 本次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不仅检验了项目团队的专业能力和攻坚精神,也为后续在极端环境考验下进行特高压工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下一步,项目团队将认真总结提升经验,持续优化施工组织,严把安全质量关,全力以赴推进项目高质量建设。 阿坝至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计划于2026年底建成投运,届时可将川西地区丰富的水、风、光等清洁电能送至环成都城市群负荷中心,有力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建的阿坝1000千伏变电站是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刷新特高压变电站世界最高海拔、最高填方边坡、最大土方量、最复杂地质、最复杂进站道路和水源的“五最”记录。 |
|||||
|
|
| 【打印】 【关闭】 |
| 浏览次数:
|